培养基检测是诊断细胞培养中出现白色絮状物的重要环节,能够从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确认问题的性质。
pH值检测:培养基的pH值变化是判断污染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。细菌污染通常会导致培养基的pH值急剧下降,培养液变黄;而真菌污染对培养基pH值的影响相对较小,培养液可能保持清亮。通过使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培养基的pH值,可以初步判断污染的类型。例如,当pH值低于6.8时,可能是细菌污染;当pH值在7.2~7.4之间时,可能是真菌污染或细胞代谢产物导致的絮状物。
成分分析: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培养基中的成分变化,可以进一步确认絮状物的性质。例如,检测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含量,如果蛋白质浓度过高,可能是细胞代谢产物导致的蛋白质沉淀;检测培养基中的磷酸钙含量,如果磷酸钙浓度过高,可能是血清中的磷酸钙析出沉淀。此外,还可以检测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,如氨基酸、维生素等,判断其是否不足或比例失调,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代谢。
微生物培养:将培养基中的絮状物进行微生物培养,可以进一步确认污染的类型和程度。将絮状物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,如细菌培养基或真菌培养基,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,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。如果培养基上出现细菌菌落或真菌菌丝,可以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分析,确定污染的微生物种类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代谢产物分析,判断污染的严重程度和对细胞生长的影响。